清晨6點,天還未亮,路燈還未熄滅,上海市公安消防總隊黃浦支隊車站中隊戰斗一班的班長王春明已經穿戴整齊在訓練場上等待著戰友們。作為班長,他總是第一個站到訓練場上,他認為要想把本班隊伍帶好,就要身先士卒,這也是一個班長的職責。
王春明說:“我當兵6年了,每天6點,當起床的號角聲一響起,所有隊員都要迅速到操練場集合,準備操練。周一和周五早上進行隊列訓練,周二到周四早上進行體能訓練。6年,早已經形成了作息生物鐘,就連休假時,也都會6點清醒。”
在戰士們早間訓練結束后,王春明回到了戰斗一班的寢室,開始整理內務。記者看到他的被子邊緣有一條條整齊的白線,這是日積月累形成的痕跡。王春明說:“每天床鋪都要保持整潔,被子要疊成像豆腐塊一樣,有時為了使被子更加平坦,會利用椅子放上去壓一下。當然,這是作為一名軍人的基本功,一名軍人,連內務這些小細節都做不好,何談戰術紀律。”
車站中隊位于上海市中心霧曉大樓南側,中隊平日會進行消防演練,都會到大樓里進行樓層登高施放訓練。大樓一共20層,一上午需要肩負60斤的消防設備來回訓練15次,每遍都要在105秒以內完成。這是由于在火場中,電梯停止使用。所以,消防官兵經常要進行這種提高爆發力與耐力的訓練。
大樓里的居民們,大多數都認識這群精神奕奕的小伙子。小朋友們平日里見到他們,也都會好奇的湊上前去,要戰士們為他們講述救援故事。圖中戰士為車站中隊特勤班班長楊長發正在給一位小朋友講防火故事。
午休結束后,王春明會帶領戰斗一班的戰士們進行力量訓練。在搶險救援時,每位消防員都會背著重達40斤的40米干線水帶,和20斤的正壓式呼吸器出入火場,臂力訓練對于消防戰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啞鈴訓練結束后,王春明正在進行平板臥推訓練,杠鈴桿重量達60公斤,相當于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而這樣的臥推,每組需要做3組,每組10個左右。成套動作做完后,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
沒有備勤的時候,王春明都會和戰友們打一場籃球賽。這樣不僅可以適度緩解戰士的緊張情緒,達到放松的目的,更能夠加強體能,增強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 17點12分,火警鈴聲大作,已經準備吃晚飯的王春明集結戰士們,迅速穿戴好消防救援服,預備趕往現場。這次出警救援級別為“一級”,而最嚴重的為“五級”。通訊兵需快速記下地點和報警電話,登上消防車。詳細地址、傷情等一切信息,都是路上核實。王春明說:“無論警報級別大小,從警鈴響起到第一輛消防車整車開出車庫門線,規定必須在60秒以內。”
報警地點在同濟蓬萊家園小區的一幢居民樓內,有人在樓道里燒紙,樓道內彌漫著濃煙。2分鐘,消防車徑直開到了報警小區門口,王春明在樓道內對現場進行了勘查,發現除了地上擺著的一個火盆,里面有一些未燃燒殆盡的紙張外,并沒有引起很大的隱患,涉事人也未在現場。在與報警人及小區物業管理人員進行聯系后,連同轄區派出所民警一起,對現場情況進行了確認,并排除了火災隱患。王春明說:“事情再小,也必須出警,這是規定,也是為了群眾安全,做到萬無一失。”
出警回來,王春明要和戰友們檢查所有消防設備。王春明說:“每天早晚都要檢查一遍,為了確保出警過程中裝備的萬無一失。”
黃浦支隊車站中隊的榮譽室里擺滿了各種獎杯獎狀。展示了自建隊以來消防官兵在防火滅火工作及部隊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1995年中隊被公安部授予“模范消防隊”榮譽稱號,1999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隊”榮譽稱號。十多年來,車站中隊先后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先進基層黨支部”等先進榮譽。這是全體官兵牢記使命,履行職責的真實再現。
夜晚降臨,指導員帶領著中隊的戰士們進行晚間訓練。他們的一天是從訓練中開始,在訓練中結束。在人們眼中,消防官兵是一個全年無休的職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們時刻都要保持著警惕,火情刻不容緩,當火警鈴聲乍響的那一刻,他們都會迅速進入角色,保衛著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時間對消防官兵來說有著很特殊的意義,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年、月、日、時、分來計量時間,卻往往不會去計算秒。但對于消防官兵來講,危急時刻,1秒、甚至是0.5秒,都有可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中國警察網)